由波蘭 CD Projekt RED 遊戲工作室於 2015 年 5 月所推出的《巫師 3》,甫一推出便拿下多項電玩媒體大獎,還在同年擊敗《Fallout 4》得到 2015 年遊戲大賞(The Game Award)的「2015 最佳遊戲」獎項,而遊戲中的故事與小遊戲「昆特牌」在玩家社群之間也獲得極高評價。
對許多還沒碰過這系列的玩家來說,《巫師 3》是近幾年一直不斷在遊戲界裡受到推崇的作品,你也可能或多或少從朋友的口中聽過這款遊戲,但卻總是有著某種「反骨」的想法令你對他敬而遠之,直到親自去玩了之後,才會對你當初的想法嗤之以鼻。《巫師 3》顧名思義已經是系列作的第 3 代,或許有玩家會想那我沒玩過前面 1 代與 2 代會不會銜接不上?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巫師 3》就是一款不需要玩過前作,只要你玩下去就會立刻喜歡上的作品。不信?就讓小編慢慢來為大家解釋。
所謂「巫師」,其實是「狩魔獵人」
一看到「巫師」,你想到的畫面是什麼?是《魔戒》裡的甘道夫?還是《哈利波特》霍格華茲學院的魔法師呢?是的,我們難免都會陷入某些特定名詞帶來的刻版印象。
《巫師》,Witcher,這個作品名稱的中文翻譯,就是這麼一部令東方人直覺地產生刻版印象的違和感。當初還沒看到「白狼」傑洛特的宣傳圖時,我腦袋裡真的只有「巫婆」、「魔法」、「巫術」這類字眼與圖像,直到透過電腦搜尋,才瞭解到這是一款關於「狩魔獵人」的奇幻冒險故事。
至於獵殺什麼魔物,看看下方這部宣傳動畫,你馬上就會瞭解什麼是「狩魔獵人」。
帶著一把銀劍與一把鋼劍,銀劍斬魔,鋼劍斬獸,自小通過草藥試煉而百毒不侵的身驅與超乎常人的反應,還有戰鬥時飲下提升自我能力的「魔藥」,加上類似法術的各種「法印」施展,官方利用一部動畫片裡相當明確地就告訴了所有玩家什麼是「狩魔獵人」。
隨著時代的演進,電子遊戲的體驗已取代了書本,然成為了多數現代人主流的資訊娛樂媒介。從以前最早人們看歷史、故事書、小說與插畫輕小說,直到電視遊樂器與電腦遊戲的出現,故事的體驗不再只是人們腦海中的想像,而是轉變為活生生的聲光影像,盡善盡美地在眼前呈現一場完整的華麗史詩奇譚。
不能否認的是,紙本小說與人自身的想像力,才是最不受拘束、有著最自然影響力與真實感觸的媒介,但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我們生活在每天都被各式各樣資訊「灌輸」所影響的年代,很多先入為主的觀念與想像,很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裡,不知不覺當中已深殖腦海,成為揮之不去的一種刻版印象。
不過,托福現在的電子遊戲科技的發達,讓許多像小編這樣想像力愈來愈貧乏的人,也能夠從無到有的喜歡上一款遊戲的故事背景與文化。
白狼,追跡,獵魔!令人顫慄的史詩故事
對於我這種完全沒玩過《巫師》系列的玩家來說,我不認識利維亞的傑洛特,也不知道他與葉奈法、希里雅或是其他角色的關係,這對喜歡掌握所有故事面的劇情控玩家來說,續作本身的世界觀確形成了一道認知障礙與鴻溝。
然而,遊戲中一開始透過傑洛特的夢境簡單地陳述了角色們之間的關係與故事的開端,在利用一場食屍鬼戰鬥與獅鷲獸的遭遇,令你深刻地瞭解到身為狩魔獵人在這個世界的定位。
你所扮演的傑洛特,這一次是為了尋找一名女術士葉奈法,也是他的舊情人,為了瞭解自己的學徒希里雅究竟遇到了什麼危機,而決定再度出發冒險。
光是這樣的動畫開場呈現,就足以將所有玩家代入這個奇幻的異想世界了。
說實話,小編本人玩過的美式 RPG 不算多,《闇龍紀元:起源》玩到一半還沒全破,《上古卷軸V:無界天際》一直擺在 Steam 願望清單裡,當時好友透過 Steam 贈禮送我《巫師3》作為生日禮物時,我還半開玩笑的嫌他怎麼不送我當時最有興趣的另一款射擊遊戲《Evolve》。事實證明,他的眼光一點也沒有錯。小編本人總共花費了 96 個小時才完成了第一輪的全破(一周目)。
值得一提的是,前 10 小時,我的主線劇情一直停留在第一張地圖「白果園」,等級也才 3 級。直到見完國王,進入第二張地圖「威倫」,我花了額外整整 50 個小時,等級也才提升到了 18 級左右,才下定決心拋下一堆未解的支線任務與尋寶任務,前往第三張地圖「史凱利傑群島」。
當時那兩個多禮拜,我為《巫師 3》的世界瘋狂的著迷。我知道許多玩家看故事都希望有連貫性,希望有承先啟後的概念,才有辦法認真的繼續看故事。小編本人也不例外,我就是那種在玩《魔獸爭霸 3》與《寒冰霸權》時回去翻找《魔獸爭霸》1 代與 2 代故事的人。
《巫師 3》雖然也是有著背負前 2 代的背景故事延續的包袱,但實際體驗遊戲之後,我才發覺整個製作團隊有多麼用心在於故事背景的陳述與角色的刻畫。
就算不完全瞭解整個故事的全貌,但在遊戲極為細膩的畫面呈現,加上宛如真人般的角色在螢幕前交談,不著痕跡地直接就將玩家拉進了《巫師》的世界裡。
你知道你就是傑洛特,大陸上的傳奇狩魔獵人。而遊戲中的系統也具細彌遺地紀載著所有角色與怪物的相關條目,對於希望瞭解前作或是背景世界觀的玩家來說相當有幫助。
王道 RPG 的魅力:主人公的選擇
當然,美式 RPG 最令人著迷的地方就是「選擇」,任何情境下對話或行動的選擇,都決定著結局的發展,也強化了玩家本身對於角色的認同與代入感。
我在一周目選擇了特莉絲的結局,對於沒能與葉奈法一起終老的結局感到些許遺憾,只因為當時我並不瞭解《巫師 2》的故事,對葉奈法的感覺只是一個氣勢凌人的抖 S 美人(不是我的菜),所以選擇了溫柔且大方的特莉絲。
也因為這一點,令我感到遊戲團隊在製作這一款遊戲時的用心,即便是一個不瞭解前作的玩家,他對於兩大女主角的選擇都會有相當程度的認同感,且不會令你感到萬分的後悔。
另外,在現今遊戲畫面的細緻呈現中,傑洛特雖然是一名突變過後,臉部表情不多的狩魔獵人,但你依然能看得到在他許多對話裡透露出的情感。你依然分辨地出畫面中的他是喜、是怒、是哀、還是樂。在這樣無形地潛移默化中,角色裡的情緒不知不覺就感染到了玩家的身上。
下面這部官方預告動畫,確切的描述了主人公傑洛特身為賞金獵人的生活,矯健的身手,以及內心當下做出抉擇的情感。
是的,一個為了賞金生活而獵殺怪物的狩魔獵人,卻因自己的正義感將刀刃轉向人類,然而點題的是,他獵殺的人類亦或也是「怪物」。宛如看電影一般的畫質呈現,精綻刺激的打鬥動作,磅礡的戰鬥場面與富含深度的劇情,全部都在遊戲裡可以感受得到。
當上述這些表現都達到近乎滿分的時候,我已經不是很在意自己沒玩過 1 代與 2 代這件事了,因為我已經被傑洛特這位角色的魅力所深深的吸引。
資料片《血與酒》再拿最佳 RPG 大獎
當時在假日近乎廢寢忘食的情況下,小編完成了第一輪故事的結局,也因為故事中間的選擇與發展,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傑洛特與其他角色之間的情感,以及遊戲團隊說故事的呈現功力(原著小說功不可沒)。
維瑟米爾、葉奈法、希里雅、特黎斯、卓爾坦、丹德里恩、爾米亞、克拉奇奎特、凱爾艾斯、蘭伯特... 縱然我沒有玩過前代,我也在這代認識了這些充滿個性的角色,並且深深著迷這整個世界觀。
隔年 2016 官方繼續推出令所有玩家讚譽最佛心的 DLC 資料片《血與酒》,再度讓《巫師 3》拿到了當年的遊戲大賞的「2016 最佳 RPG」。
同樣的,《血與酒》有著全新的開放式地圖,全新的故事篇章與城鎮,也有著更強大的魔物,更重要的是遊戲中的最後也給了所有玩家一個美好的「交待」,也讓許多玩過《巫師 3》的玩家來說,認定《血與酒》就是巫師系列的最終完結篇之作。
和許多悲劇的主人公一樣,傑洛特因為自己的選擇而失去了許多人、事、物,但他依然奮戰不懈,有著不輕易放棄的靈魂,令他渡過重重難關,且總會有夥伴相助。因為狩魔獵人可以活得比一般人還要久,傑洛特也清楚狩魔獵人不受到百姓的歡迎,也令他比任何人都瞭解孤獨,但這並未因此打敗他或使他沉淪。
至少,這一輪玩下來我總算瞭解到,利維亞的傑洛特,為何活在那麼多人心中的原因了-因為傑洛特就是每個大男孩那心中那若隱若現的矛盾中二病象徵。
當然,說不定哪一天我們可以在其他遊戲再度看到「白狼」傑洛特的身影,對於喜歡《巫師》系列的粉絲們來說,未來即將開拍的《巫師》電影版也是既令人期待又怕受傷害。
無論如何,《巫師 3》不論在畫面表現、戰鬥操作、故事劇情、音樂氛圍與世界探索上都是近年來一等一的 RPG 大作,甚至有粉絲認為放眼未來也很難超越的王道 RPG 單機作品,也有許多 Cosplay 玩家紛紛自製短片表示對該作品的狂熱與致敬。
短期之內應該很難會有《巫師 3》後續 DLC 的消息,官方也並未有製作《巫師 4》的計畫(倒是昆特牌遊戲正如火如荼的開發中),就讓我們期待後續電影版開拍的消息,一起關注利維亞的傑洛特後續的發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