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一頭俏麗白髮,矇眼一身黑色洋裝,嘴角一顆美人痣的寄葉戰鬥部隊「2B」嗎?由白金工作室製作,Square Enix 在去年 2 月底發行的《尼爾:自動人形》(NieR:Automata),如今遊戲推出屆滿一週年,即便看過全結局的我,至今一聽見「City Ruins」音樂,依然會陷入宛若哀悼般的感動情緒久久無法自拔。
作為白金工作室以獨立遊戲規格製作的小眾 ARPG,《尼爾:自動人形》成功無疑是令人驚豔的,因為前作《尼爾:人工生命》的全球銷售僅 60 萬出頭,雖然劇情上沒有「太過」直接的關聯,但續作能夠突破 200 萬的銷售無疑證明《尼爾》系列已成功奠基了紮實的人氣,甚至在遊戲發行後所舉辦音樂會朗讀劇,其後日談的「真結局」讓不少粉絲至今依然津津樂道。
《尼爾:自動人形》已推出一年了,歪編這裡不談全破劇情或推坑,只打算用音樂的切入,讓還沒玩過,或是玩過但依然尋求共鳴的朋友們,藉由音樂來感受《尼爾》所帶來的感動。
警告!以下文字含部份遊戲劇情描述
若未破關者,下閱觀看前敬請三思
City Ruins
象徵人類文明的末日,這首曲子幾乎可說是本作最具代表性的主題曲,當你遊走在都市廢墟時,因應不同橋段而有不一樣的編曲,時而輕鬆、時而深沉、時而緊張,但共同之處便是,不論怎樣的編曲,它聽起來永遠都充滿著哀傷的氛圍。
或許是一種寄情作用,活在現實都市叢林的我們,尤其是走在繁忙的街道上,看著面無表情的急行人潮與閃爍霓虹燈,往往有一種與現實抽離的違和感。然而,到了《尼爾:自動人形》之中,空無一人的廢墟與辦公大樓,倒是與現實有著強烈的反差,也成為我某種心靈上的庇護所。
或許,人類的盡頭,到頭來一切都是虛無。以開放世界來說,《尼爾:自動人形》的地圖規模不大,但繞來讓去,我依然還是喜歡在都市區的風景,不論是頹頃的大樓,或是取代鋼筋水泥盤根錯結的古樹,場景的印象簡單卻深刻,加上還有我最喜歡的曲子。
Amusement Park
在末日世界中出現一座還在運轉的遊樂園,光是用想的就覺得不合邏輯,但這座詭譎的地方卻是整個遊戲中最五彩繽紛的。在一座充滿機器生命體的遊樂場,彷彿像是在角色扮演一樣,這些沒有生命的機器人扮演著工作人員、遊行小隊、舞會小丑、甚至是遊客。
不需要進食,不需要情愛即可存活的機器人,在遊樂場裡極盡熱鬧之能事,場面看起來熱鬧活潑,並努力地扮演、模仿著人類還存在時的模樣,卻意外地沒有任何一絲「生」氣。諷刺的是,當我在遊樂場裡逛著,場面愈是熱鬧,我愈是感受到一股死氣沉沉的孤獨感。
Memories of Dust
根據以往玩遊戲的經驗,我多半不大喜歡沙漠地圖,理由是場景單調,絕大多數的荒漠看起來都是差不多的,遍地黃沙,無植披以至於色調單純。不過,歪編有幸在台灣公演最後一場,現場演奏的「沙之回憶」,直接令我的腦海進入了這片沙漠...
嗯,想起來竟然還是滿滿的打怪與迷路回憶,還有與艾米爾最終對戰的痛苦。
Peaceful Sleep
在音樂會現場聽到 Emi Evans 的嗓音,認真說跟 CD 音源完全是不同的層次。作為抵抗軍營地的主題曲,由吉他奏出的緩慢節奏,加上 Evans 柔合的嗓音歌唱,內心宛如真的走進一處避風港,也讓人想起營地中間那處白色花圃,以及安妮莫寧大姐頭;迪瓦菈與波波菈姐妹花。
Song of the Ancients – Atonement
「先祖之歌」是前作的招牌主題曲,在本作則是改編成為戰鬥版本,在音樂會現場演奏依然震撼力十足。
當然,如果有玩過《尼爾:人工生命》的朋友,肯定都曾駐足在迪瓦菈面前聆聽這首歌。雖然我當時一句也聽不懂,但奇妙的是,有時喜歡上一首歌並不需要知道歌詞的意思,因為內心早已被那哀傷卻又溫暖的曲調所擄獲。
Weight of the World
一周目通關的片尾曲,也是這一代中唯一一首有英文語言為詞的歌曲,歌名為「世界的重量」,歌詞也隱約透露著 2B、9S、以及 A2 與生俱來的輪迴宿命。
最初在遊戲中聽到這首歌時,我個人當時除了覺得沉重之外並沒有太大的感想,然而在音樂會現場再次仔細聆聽,才恍若明白歌詞中所表達的,彷彿就是 2B 內心一直掙扎的渺小願望。
即便她明白這一切的結局可能無法改變,但她依然相信,就如同身陷絕望的我們人類一樣,懷抱希望是她最後的力量。
Vague Hope
都聽到這首歌了,應該可以證實《尼爾》是究極的致鬱系遊戲了。沒錯,這首曲子出現的時候,正是一個相當悲傷的結局,歌名都叫作「矇矓的希望」了,簡直就是再次強調這款遊戲是一場無法挽回的悲劇。
傻傻好天真的歪編,明知道更令人胃痛的故事還在後頭,卻依然忍不住繼續玩下去,當晚由 Evans 歌頌這首歌時,我滿腦子都是 2B 在後日談因希望破滅而靜止不動的畫面...
A Beautiful Song
因個人喜好因素,我很少喜歡 BOSS 場景的音樂,但除了這首「美麗之歌」,在《尼爾:自動人形》上市前,官方釋出的 BOSS 戰預告,正是以這首歌為背景來呈現遊樂場的 BOSS 戰。
或許是因為我喜好《銃夢》、《攻殼機動隊》的影響,這首歌呈現出既詭異卻又磅礡的合聲,加上面對一位巨大的女體機械頭目,不論是畫面張力或是背景音樂帶來的衝擊皆相當強烈。
The Sound of the End
「終沒之聲」是本作在 2016 年宣傳時的主打配樂,美妙的合聲與旋律聽起來既有神秘及未來感,也是我個人相當喜愛的一首原音。
話說回來,能夠應和著橫尾太郎如此的任性,光是丟幾個 Youtube 音源就叫人家作出類似的曲子(請參見媒體聯訪報導),岡部啟一大師對這位老友也真夠寬容的了。
Alien Manifestation
不得不說,「惑星人暴走」這首曲子應該是我最喜愛的戰鬥曲目,戰鼓般的節奏,漸進式的交疊鋪陳,加上每回聽每回感動的的背景合聲,讓我在遊戲時非常有帶入感。
在動畫版《攻殼機動隊》中的曲目也有類似的編曲,尤其是在人聲的部份,個人合理推測橫尾大師應該是以此曲目讓岡部大師作參考,大概是這樣(笑)。
Ashes Of Dreams
「夢的灰燼」為前作《尼爾:人工生命》唯一首以真實語言填詞的歌曲,也是許多粉絲非常鍾愛的曲目,相信系列作死士玩家能夠在音樂會現場聽到這首歌時,感動度肯定更勝其他玩家。
Kaine
對許多玩過前作的玩家來說,「凱妮」(Kaine)這首歌或許才是《尼爾:人工生命》最具靈魂的一首歌。說也奇怪,當我在遊戲中見到 A2 時,便有強烈的「凱妮感」,並非指兩人的外觀,而是在心境上似乎有一種角色定位重疊感,但這並非壞事。
凱妮美麗且冷酷,外如冰山內如熱火的彆扭性格與 B2、A2 類似,卻更為黑暗,這樣的她在遊戲中最終找到了自己的救贖(就是男主角),每回只要想到劇中凱妮的犧牲就令人胃痛。當然,在如此加分的音樂襯托之下,更加彰顯出本系列作優秀的劇情張力表現。
Bipolar Nightmare
最終的戰鬥曲,在《尼爾》音樂會上有了獨特的改編版本,雖然在遊戲時沒有特別注意,但同樣的在現場聆聽時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魅力。
總言之,不論是前作亦或是《尼爾:自動人形》,我們再度著了橫尾太郎的道:它依然是一齣哀傷的故事。
然而,在白金工作室與橫尾太的合作打造下,為我們帶來了如此獨具魅力的人氣角色與故事。加上岡部啟一大師帶來更勝前作音樂表現,用實際銷量證明了《尼爾》是一部值得一玩的神作。
誠如遊戲中的台詞,「一切事物都是為了被毀滅而設計出來的」,暗示著沒有能夠持續永遠的事物,哪怕是流行音樂、電影、偶像、甚至於文明也好,以如此絕望思路為基調的《尼爾:自動人形》,或許早已作好遊戲不會大賣並被玩家遺忘的準備。結果恰好相反,《尼爾》的成功拯救了白金工作室。
雖然橫尾太郎大師聽了可能會有點不開心,但我還是想說,或許正因為有如此動人的音樂,讓我至今依然難以忘懷 2B、9S、A2 他們的故事。
《尼爾:自動人形》(NieR:Automata)目前在 Steam 與 PlayStaion Store 皆享有 50% 特惠,Steam 國際版售價 895 新台幣,至 3 月 15 日為止,PS4 則是售價 845 新台幣,至 3 月 8 日晚上 11:59 截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