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G家族,就是一個主機板中的跑車概念。
ROG,對於一些熱血的電腦DIY玩家來說,這三個英文縮寫代表的意義就是頂級玩家精品,這是主機板大廠華碩在幾年前開始經營的高階副品牌。ROG就是Republic Of Gamer的縮寫,中文稱為玩家共和國,不過大家更喜歡叫它做"敗家之眼"。它的品牌Logo就是一個紅色的左眼,給人強烈的印象。大家所熟知的當然還是ROG的高階主機板以及高階顯示卡等產品系列,雖然要價不斐但玩家們仍然已擁有ROG產品為目標,甚至在國內外有瘋狂粉絲從最早的ROG系列產品一直收藏到現在,雖然很多舊世代的主機板可能都已經派不上用場了,但也從這邊可以了解ROG的魅力有多麼驚人。

GX滑鼠系列在官網上還有資料,但都沒有些很突出的產品特色。
ROG既然以玩家為依歸,那麼開發玩家電競用品也是ROG團隊的目標,這次要介紹的這款ROG Gladius就是真正代表ROG精神的最新電競滑鼠產品。其實ROG並不是第一次作滑鼠了,早期有GX系列的產品,不過沒有多大的特色以至於在市場上反應不大。但這款Gladius滑鼠,則是ROG自己設計開發的模具,而且在功能上可說是一款集眾家大成的電競滑鼠。
設計感強烈,一支具有靈魂的電競滑鼠

包裝自然不用多說,一貫的ROG黑紅風格。

在官方網站上,也有一支很酷的3D分解動畫,介紹ROG Gladius的用料與功能特色值得一看。產品包裝背面也有這個功能介紹圖,建議您先看過才能知道手上這隻滑鼠不只是單純的電競滑鼠而已。影片介紹:

這種包裝的方式就是可以讓有意購買者直接用手去體驗一下是否大小方面適合自己的手掌感覺,基本上Gladius也是選擇絕大多數使用者合用的尺寸來做研發。

首先我們來看看配件的部分,Gladius提供了一個攜行袋,這隻滑鼠有個很棒的構想,就是提供了不同的線材並且模組化,讓你可以更簡便的出門跟在家使用。

它提供了兩組線材,一個是有編織線的線材,長度2m,適合擺在家中從電腦主機佈線到桌面,另外一條比較短的線材,適合與滑鼠本體一起攜帶外出使用,這樣模組化的設計也讓用戶在拆卸滑鼠時非常便利,無須要改變自己太多的使用習慣。而接頭部分也都採用鍍金增加訊號阻抗。

其他的配件還有鐵氟龍的鼠貼,ROG敗家之眼的貼紙,另外還有微動開關。是的,這是一個允許使用者自行更換微動開關的設計,這對於重視按鍵微動按壓行程跟回饋力道重視的玩家來說真是個福音,除了它本身提供兩組不一樣的微動以外,也代表用戶可以簡單的自行更換這個零件,也貫徹了ROG DIY的精神。
重現IE 3.0的感覺,Simple is the best

第一眼看到這隻滑鼠的本體,你可能會覺得跟一般那些重視外觀設計的滑鼠有點落差,但你仔細端詳之後,就知道為什麼回歸簡單的設計才是最棒的。對於滑鼠玩家來說,微軟的I.E系列是一款不得不提的經典滑鼠,它整個外觀上面就是非常的普通,但在細節部分卻又有很多人體工學的舒適設計,真正使用過一段時間之後,你才能發覺它的好與耐用。ROG Gladius的產品經理本身也是一個玩家,他覺得再怎麼樣張牙舞爪的滑鼠,只要握了一段時間不舒服,不管它有多少的功能,終究是一支只能看不能用的垃圾。所以Gladius在功能之上首先最重視的就是人體工學的舒適感,但也讓它的外觀就顯得樸素。

Gladius是一支右手鼠,這點從左邊腕托部高到右邊低可看出來,在尺寸上面也屬於中等大小,女性玩家也可以兼顧的到。為了長久使用的舒適感,前方按鍵的按鈕部分也設計既寬又長,讓手指施力可以藉由一點槓桿原理來省力,不按的時候也可以成為手指頭的休息區。

前方模組化接頭的部分設計得很像是跑車前方的引擎氣栅,顯得霸氣。

側面也是它人體工學的設計,拇指部位休息區採用馬雅圖騰設計的橡膠止滑墊。在滑鼠表皮部分,許多滑鼠都會採用的皮革漆表皮它則完全放棄,因為那個材質會讓滑鼠用一用變的相當噁心,更何況台灣潮濕悶熱,加上個人手汗因素的話一下子就退漆了。於是ROG團隊自己調配特殊的金屬灰漆面,既可以降低手汗造成的手滑狀況,也有效代替了皮革漆用久了退漆問題,在觸感上面竟有種金屬面的觸感讓人覺得十分的舒服。

右側也同樣有馬雅圖騰的止滑橡膠墊,另外左右兩個按鍵採不對稱設計,是剛好符合手指頭實際放上去的距離,這一點也是人體工學的細節表現。而滾輪則是採用ALPS引擎解碼讓滾輪定位更為精準設計,這裡也裝上了會發出紅光的LED提升ROG的戰鬥氣氛。

底部四片大面積的鐵弗龍鼠貼以及最高可達6400 DPI的雷射頭。還有模組化線頭的固定開關,沒有其他多餘不必要的設計。之前曾有廠商把OLED或者LED顯示作在滑鼠底部,一開始用的時候還會翻到底部看現在的DPI是多少,久了你連翻都懶得翻,但那個OLED可不是不要錢的,也都算在你成本內。另外還有一種滑鼠流派是重視滑鼠重量的,因此增加砝碼可以自己控制重量。這個功能真的是見仁見智,但我詢問過我的前電競國手朋友,到底他會不會自己去換這些東西,我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嗄?底下可以拆哦?可以換砝碼?",不過沒換又沒差,換了也不會變的更順手,搞不好因為太重反而破壞手感"。所以這些噱頭的設計在Gladius上面都是不必要的。
一兼兩顧,我的ROG手機充電線

採用Micro-USB設計,既可以提供ROG Gladius訊號與電力,也因為採用標準規格設計,因此還可以幫助你的智慧型裝置充電,這真的是我最屌的一條手機充電線了,因為它上面有著拜家之眼的LOGO。ROG的產品經理有考慮另外販售這個線材嗎??我想多買幾條放在家當充電線用。
換微動開關輕鬆DIY完成

把微動開關的座改成模組化,這樣任何人都可以輕鬆更換想要的微動開關,不過首先還是得要把滑鼠打開。底部由四顆螺絲固定,但須要先拆鼠貼,這裡有個缺點就出來了,因為每拆一次就得浪費四片鼠貼,但是配件包只有一套可以更換,其實在設計這個模組化的時候,應該也要把這個耗材的更換考慮進來,所以固定的螺絲就不應該設計在鼠貼下方才對,也希望ROG這邊能針對這個缺點做改進。既然要提供給人DIY換裝,那麼這裡是否應該設計的更親民些?

拆掉螺絲之後,就可以把滑鼠上蓋打開,可看到電路板跟內部用料設計。

微動開關就在滾輪的左右兩側,用手輕輕拔起即可。

左邊是出廠預設搭載的歐姆龍微動,編號D2FC-F-7N(20M)是中國製的可耐2000萬次按壓。右邊則是在配件包內替換的微動,編號D2F-01F,是日本製的金屬接點可耐10萬次。按壓聲音來說,中國製的比較清脆,日本製的聲音比較悶,按壓觸感來說中國製的比較輕,日本製的比較重。微妙的差異性可能對於手感比較講究的玩家來說是有決定性的致命因素。拿鍵盤的Cherry軸的感覺來說,同樣是機械軸,卻有聲音跟手感的差異,這些微動開關也是如此,就看個人的喜好了。總之,拆卸跟安裝都不算困難,直接換好鎖回去貼好鼠貼馬上就可以使用。其他原件像是滾輪跟電路板都固定的很好,不會因為拆卸而有所影響。
多種可程式化功能調整,打造屬於你自己的手感

Gladius的硬體上預設值能直接切換的功能就是高/低DPI,剩下的細部調整就要搭配的名為Armoury的軟體來做調教。這個軟體也很簡單易懂,首先是關於按鍵定義的部分,八顆按鍵功能都可以重新定義,相對於有些滑鼠已經進化到2、30顆按鍵,奉簡單就是最好的原則,對於ROG的產品經理設計理念來說,這八顆按鍵就已經足夠使用了。

第二頁的Performance項目中,可以調整高/低DPI,最小400最高6400,預設值是400跟1600,右上則是敏感度的加速與減速,中間則是角度校正的功能,對於高速移動跟狙擊準確度有明顯的幫助。而右下則是回報率,從125-1000可調,都完成調整後按下SAVE,會即時寫入滑鼠的CMOS中並且馬上套用。

第三頁的功能則是把那個呼吸燈效果的敗家之眼LED的點亮方式做修改,你也可以把它關閉,這部分都開放給玩家自行調整,不過關了就沒有ROG那種感覺了啦。

第四頁的校準功能,是針對不同種類的鼠墊進行校正,它支援許多材質的鼠墊,也可以自己手動校正,對職業選手來說是個很棒的功能,你可以搭配自己喜愛的專用鼠墊加上滑鼠本身的校正,讓每一張鼠墊都能發揮所長。

實際測試手動校準鼠墊,意外發現它可以提鼠提到這個高度都還能保持偵測,這個光學頭的功率表現相當不錯。
自動韌體更新,提升穩定度表現

與主機板的BIOS相同的地方是滑鼠也有自己的韌體版本,而不同的地方是滑鼠更新為自動搜尋自動升級,BIOS比較被動一點。

韌體更新很快就可以完成,完成後等待一下滑鼠自我重新啟動就OK了。
電競選手意見加持,功能眾多但每個都實用的ROG Gladius

這隻滑鼠的特色就是取各種的優點集合在一起,但也絕非硬塞一些雞肋的功能,以玩家最常用到的部分做考量,開發的過程中,也實際跟現役電競戰隊的選手討論與測試,讓電競滑鼠不再只是虛有譁眾取寵的外表,而是實實在在的電競武器,選手要的都很簡單,所以那些強調外觀機構設計、強調多種巨集功能的滑鼠,反而不是他們要的。

這是我在調整好這顆Gladius之後,隨手拿小畫家畫的,我知道拿滑鼠作畫根本就是自謔的行為,但我真正目的是藉由這樣簡單的線條繪圖,來測試這隻滑鼠在橫向移動、拉弧度等等精細的操作之下是否穩定的可以走出我想要的路徑? 答案實在是肯定的,這個圖形我沒有修改跟重畫太多地方,你在家也可以自己測試看看。
最後我想說的是價錢比,你以為ROG的產品都要個5K才對嗎? 這隻滑鼠的上市訂價竟然只抓在2K左右,一些強調電競選手加持以及特殊造型的舶來鼠可都是要價4到5K呢。光是這個價錢的訂定就可以買到ROG的產品來說,就是個值得入手的動機了,更何況滑鼠本身的確是有著很好的人體工學設計,與多元化的功能性,是個絕對不能錯過的精品,同時我也開始在期待ROG的電競鍵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