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波蘭獨立遊戲團隊 11 bit studios 打造的生存模擬遊戲《這是我的戰爭》(This War of Mine),自 2014 年發行以來全球跨平台銷售已超過 450 萬套,如今官方宣布遊戲獲波蘭政府部門認可,成為教育部的電子遊戲教材,該團隊也獲得事業的另一個里程碑。
遊戲是一種文化工作,是一種具現代化、中立且對年輕世代有吸引力的事業。遊戲訴說著一種憑藉本能即可理解的語言 — (人與人)互動的語言。靠著這樣的語言,遊戲能夠敘述任何事物 — 情緒,真相,善與惡的鬥爭,人性,掙扎。某方面而言,它們跟文學作品很相似 — 不過,它們使用的是前面所說的那些互動性語言。
當然,遊戲早已被用於教育上,來學習數學、化學、與認知發展技能,但我沒想過我們看到一款遊戲被正式採納進國家級的教育體系作為校園文本。我很自豪看到 11 bit studios 的作品能幫助我們國家來發展教育與文化 。這對全世界遊戲開發者來說都有著重大突破性的意義。
11 bit studios CEO Grzegorz Miechowski
《這是我的戰爭》是一款 2D 生存模擬遊戲,其開發靈感源自 1992 年至 1996 年在波赫戰爭中的塞拉耶佛圍城戰役,玩家扮演因戰火而受困在廢墟的生存者,除了在庇護要維持溫飽外,還得在選擇幫助或搶奪其他人資源來維持存活的人性掙扎。
《這是我的戰爭》自從推出後備受讚譽,因為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與活下去的理由,每一位玩家也都曾遭遇過自己與其他夥伴就快餓死的夜晚,是否能狠下心掠奪手無寸鐵老夫婦最後的糧食。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我的戰爭》還曾感動一位退役狙擊手 Nicolai ,他深刻的瞭解戰爭所帶了痛苦,在玩過遊戲後,特別寫了封信給 11 bit studios,感謝這款遊戲令他做出了人生重大的改變。
幾年以前,我堅決地成為了一名特種部隊狙擊手,就憑著幾句「若我能讓更多孩子安全回家,那就值得了。」看似如此光榮的信念,實際上,並沒有發揮什麼作用。人員死傷難免,老百姓更難倖免。就算戰爭沒把人當場殺死,恐懼也會伴隨著他們的餘生。如果他們幸運能活下來的話。
這些都是我以前沒想到過的。我當時眼中只有「就是今天!成為士兵吧」的海報,內心想著「帥呆了,老兄」。但是在玩過你們的遊戲之後,像是一股微風,或是一盞光芒的獨立遊戲,我震驚了。
不管我怎麼嘗試,不論我如何挑戰,我的角色不是死於饑餓,就是槍殺,或是其他死法。我必須在重武裝的軍人下潛行,內心想著你是三個孩子的爹(至少我是這麼假裝),而你甘冒再也見不到自己孩子的風險,只為了出門找食物?這深深打動了我。
事實上,《這是我的戰爭》將戰爭帶來的殘酷與人性的善惡以簡單卻深刻的電子遊戲選擇來呈現,引導玩家思考生命與道德價值觀的輕重,實際遊玩的過程,遊戲的結局(不論勝利或失敗)所獲得的反思甚至大於遊戲本身的娛樂性,確實是極富教育意義的教材。
《這是我的戰爭》在 Steam 獲得近 6 萬則好評,是一款單機生存模擬遊戲。